台灣運動文化協會一週年了!
各位協會夥伴們大家辛苦了,這一年完成很多工作項目,本身也參與了多項工作事務,從楊淑君事件活動發起人開始到接觸一些在基層棒球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及社區棒球教室一系列課程,這一路走來很多發想與感觸,只能說路還很長 我們一起走~大家加油!!
台灣運動文化協會一週年了!
各位協會夥伴們大家辛苦了,這一年完成很多工作項目,本身也參與了多項工作事務,從楊淑君事件活動發起人開始到接觸一些在基層棒球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及社區棒球教室一系列課程,這一路走來很多發想與感觸,只能說路還很長 我們一起走~大家加油!!
美:Rising Fastball
日:ライジング・ファストボール
中文翻譯:上升快速球
美國:Nolan Ryan(MLB)、Mark Prior(MLB)、Troy Percival(MLB)、Scott Kazmir(MLB)、Mark Wohlers(MLB)
台灣:郭泓志(MLB)、涂鴻欽(CPBL)
與其說是直球,不如說是快速球,因為它根本不是直的。快速球會因投手握球的方法和投球姿勢的不同而有大小方向不等的尾勁,這個尾勁和球速就是快速球威力的根本。不論在哪種層級的競技中,快速球都是投手所投球種中最主要的武器,一般來說,速球的握球法,是將食指與中指輕輕放在球的縫線最寬的那段上方,並讓縫線與手指垂直。
直球是少棒裡面唯一「准許」的球路,如用變化球就是違例。少棒、青少棒的投手只有在正式的「國際性」比賽(友誼賽或是練習賽不算正式的「國際性比賽」。)才能使用最簡單的變化球,比如說像變速球、曲球、滑球和掌心球。世界少棒聯盟會這麼規定,是因為根據治療少棒和青少棒選手的醫師經過長久的觀察的數據才向世界少棒聯盟建議如此規定。太早丟「高難度」的變化球(如快速指叉球、伸卡球和卡特球等等)容易造成小選手的肌腱組織過早癒合,使之產生嚴重的後遺症,導致斷送以後的選手生涯。就拿曾經揚威威廉波特少棒賽的陳昭安來說,因為太常練習高難度的曲球,導致上高中之後無法再進入棒球隊的正常輪值投手(亦即先發或是救援)的行列,僅能充作佈局投手。陳昭安不能再投球的原因是他的右手手臂肌腱組織過早癒合,已經不能再負擔長時間、長局數和高度張力的比賽,因此只能選擇放棄棒球之路。這個慘痛的例子也使的中華棒協和教育部、體委會經過多次的協商之後才硬性規定的,所以少棒、青少棒的投手除非是為備戰「正式性的國際賽」(如威廉波特少棒賽),否則學校的教練不能讓少棒、青少棒的投手練習快速直球以外的變化球。
四縫線快速球指的是在球投出之後,打者方向會看到球,每旋轉一圈有四條幾乎是平行的縫線朝著打者方向旋轉而來。其中也有人認為如果球是以四條幾乎是平行的縫線旋轉,但軌跡沒有出現明顯的尾勁,我們就如此稱呼此球路。有些投手雖然只能投出這樣沒有什麼尾勁的四縫線快速球,但是投手們仍能以藉由研究尋找打者打擊較弱的進壘位置,藉由自己本身良好的控球能力,與配球能力等來與打者周旋。而如果投出的四縫線快速球尾勁十分明顯,我們通常會依據軌跡的傾向,給予命名,如上升快速球、外揚快速球、內移快速球。
以右投手而言,基本上和直球不同的地方是將食指和中指握在比較偏左側(內側)的縫線上,其他投球的姿勢、甩動手臂的方式甚至手腕和手指運用的方法,都和直球一樣。但也可以在出手瞬間加上稍微內轉手腕及手臂動作,但是動作不宜過大否則可能會喪失應有的球速。
美:Cutting Fastball,Cutter
日:カット・ファストボール-日本人基本上將美國人的四縫線快速球中的外揚快速球(Sailing Fastball) 及二縫線快速球中的外切快速球(Cutting Fastball),都簡化成同一種球種,因為只單從球路軌跡就是往內角跑,不去用慢動作看根本無法看出是四縫線旋轉還是二縫線旋轉。
中文翻譯:除外切快速球外,卡特球、切球、切角直球均有人使用。
以右投手而言,基本上握法就是將食指、中指放置在兩條平行的縫線上,拇指抵住球的底部,在其他投球的姿勢、甩動手臂的方式甚至手腕和手指運用的方法,都和直球一樣,而球投出瞬間食指施力稍大於中指,並加入一些手臂內轉動作。
二縫線快速球指的是在球投出之後,打者方向會看到球,每旋轉一圈有兩條幾乎是平行的縫線朝著打者方向旋轉而來。其中也有人認為如果球是以二條幾乎是平行的縫線旋轉,但軌跡沒有出現明顯的尾勁,我們就如此稱呼此球路。而這樣沒有出現較為明顯尾勁的二縫線快速球,就功用來說就與四縫線快速球沒有什麼太大差異了。有些投手雖然只能投出這樣沒有什麼尾勁的二縫線快速球,但是投手們仍能以藉由研究尋找打者打擊較弱的進壘位置,藉由自己本身良好的控球能力,與配球能力等來與打者周旋。而如果投出的二縫線快速球尾勁十分明顯,我們通常會依據軌跡的傾向,給予命名,如下沉快速球、外切快速球、內竄快速球。
指叉球以食指和中指夾住球的兩側,投球方式和快速球相似,日本人更把指叉球稱為「二十世紀最後的魔球」。
指叉球以食指和中指夾住球的兩側,投球方式和直球相似,出手時運用這兩根手指內側的力量將球送出,瞬間手指向下扣會給予球正旋的力量,會讓球產生一個向上的作用力─馬格納斯力(Magnus force)。可是和同樣會產生向上的作用力─馬格納斯力的快速球相比,作用力較小。而球到本壘板前,因重力持續影響球,所以球在本壘附近的下墜幅度,比起快速球來的大,可破壞打者揮棒節奏。而ㄧ些擅投指叉球的投手,會在扣球瞬間,食指、中指兩者產生扣球力道的差異,使指叉球除 了有犀利的下墜幅度,同時也會有往打者內角、外角移動。另外有些教練會特別強調不可有壓腕的動作,甚至更極端的要投手在投球時手腕固定,但是這種動作其實 是不符合人體工學,會造成投手受傷,正確的手腕動作簡單來說就是自然,如同投其他球種ㄧ樣,不要刻意的固定手腕,但也不需出現過度壓腕的動作。打者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常產生揮棒落空,或棒子出去,球卻掉到預設的擊球點之下,或容易擊成三、游間的滾地球而造成出局,因此擅投指叉球的投手通常都具有高三振率,被擊成滾地球的比例也高於飛球。